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深入开展抗旱保春管技术指导服务活动的紧急通知

时间:2024-06-16 15:01:3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8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深入开展抗旱保春管技术指导服务活动的紧急通知

农业部


关于深入开展抗旱保春管技术指导服务活动的紧急通知

农技办〔2009〕10号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技、植保、土肥、种子总站(站),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受旱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罕见,给夏粮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当前旱情发展和抗旱工作,近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先后对抗旱保春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月2日,农业部启动了抗旱一级应急响应;2月3日,组织召开了全国抗旱保春管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抗旱保春管工作;2月5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旱夺丰收工作,并在历史上首次启动最高级别的Ⅰ级抗旱应急响应。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和国务院专题会议精神,以及全国抗旱保春管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坚决打好抗旱保春管这场硬仗,我中心要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深入开展抗旱保春管技术指导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体系和技术优势,突出“科学抗旱、技术减灾”,组织开展“多浇一次水、多施十斤肥、增产百斤粮”的“一十百”活动,全力做好抗大旱、保春管、夺丰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抗旱保春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旱灾是3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特旱区达50年一遇。据统计,截至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57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482万亩。旱情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据调查,重旱地区小麦次生根没有长出或很短,造成地上营养体发育不良,麦苗叶片数比常年少1片左右,小苗、弱苗、黄苗比例增加,重旱区已出现点片枯苗、死苗现象。目前,旱情仍在发展,预计短期内难以根本解除,这将进一步影响小麦返青、起身和拔节,对夏粮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开展以抗旱为中心的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是夺取今年夏粮获得好收成的关键。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立春已过,北方麦区即将自南向北进入返青期,正是抓好春季管理、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抗旱保春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全力投入到抗旱保春管技术服务活动中,努力为夺取夏粮好收成做出积极贡献。

  二、分类指导,突出抗旱保春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当前,抗旱保春管技术服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强化抗旱提墒,狠抓病虫监控,做好防寒抗冻,促弱苗长根增蘖,保壮苗稳长保蘖,调群体协调发展,力争小麦再夺丰收。要坚持“以促为主、水肥并进”的抗旱技术路线,突出技术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因天、因地、因苗,分类指导,切实抓好春季麦田管理。

  (一)及早浇水保苗。在有水源条件的地区,利用一切水利设施和设备,尽量扩大浇麦面积,对墒情差和未浇冻水的麦田力争浇一遍。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管灌、喷灌等形式,小水浅浇,切忌大水漫灌,做到地面没有积水,防止夜间结冰冻伤麦苗。

  (二)及时追施氮肥。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结合浇水或降水,及时适量追施氮肥,配合施用磷酸二铵、氮磷配施,促进次生根发出和春季分蘖增生,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分蘖成穗率。

  (三)适时镇压划锄。对浇过水的麦田要及时划锄,以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在无水源浇灌麦田,要抓住土壤解冻返浆的有利时机,及早镇压耙耱,踏实土壤,促进根系与土壤密接,将土壤深层蓄水提到耕作层,供小麦次生根吸收利用。

  (四)强化病虫害监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小麦病虫害的监测预报;进一步完善防控预案,做好应急防控准备。对小麦条锈病要继续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力求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五)做好防寒抗冻。针对今年旱寒交加的特点,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提早做好应对“倒春寒”的准备,防止麦苗受冻,加重灾情。对旺苗要做好早春镇压,起身期进行化控,适当抑制生长发育,提高抗寒性;对其他麦田,在早春寒流到来之前喷水,调节近地面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

  三、真抓实干,以良好作风投入抗旱保春管活动

  灾情就是命令,各地、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发挥优势,强化措施,深入一线,靠前指导,现场服务,真抓实干,以良好的作风全力做好抗旱保春管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与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密切配合,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苗情、墒情、灾情、病虫情“四情”调查,重旱区尤其要摸清旱情程度、当地抗旱条件、群众抗旱经验等,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科学的抗大旱、保春管、夺丰收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二)制定科学抗旱方案。要及时分析干旱种类、危害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抗旱分类指导技术方案。针对不同区域的受旱特点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应对措施;对重大技术问题要组织专家会商,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编印抗旱技术手册、明白纸、挂图等资料,及早下发旱区,指导春季田管。

  (三)狠抓技术指导服务。要紧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灌水施肥,抓好抗旱浇麦工作。要做到能浇早浇、能保早保,切实做到科学抗旱保春管。全面开展技术咨询,开通咨询电话,保证有关技术问题能及时得到解答。通过发放资料、编写墙报、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把科学抗旱有关技术措施、物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等信息传送到广大农民。

  (四)强化部门协调配合。要加强上下、内部和横向联系,争取多部门、多行业联合与合作,栽培、植保、土肥、种子各专业要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共商抗旱保春管措施,全面投入以抗旱为中心的春季农田管理工作。加强与科研教学单位、气象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共同做好抗旱保春管工作。

   二○○九年二月五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和制定行政规章程序的规定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和制定行政规章程序的规定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 1996年12月2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拟定并作为议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定,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草案。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规章,是指依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普遍适用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一定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局(以下简称市政府法制局)是处理市人民政府法制事务的职能部门,负责政府法制的综合工作,编制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草案,组织起草并审核修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行政规章。


  第四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行政规章,必须以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做好科学论证和协调工作,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

第二章 编制立法计划





  第五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行政规章应当编制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对于条件尚未成熟而又需要地方立法的项目,可列入立法调研工作计划。


  第六条 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政府凡需要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的,应当在每年末提出下年度的立法项目建议报送市政府法制局。立法项目建议上报前必须经本县(市)政府、本部门领导审定。


  第七条 市政府法制局对市政府各部门、各县(市)政府上报的立法项目建议进行综合平衡汇总,编制全年地方立法计划草案,经市政府审定后实施。经审定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计划同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八条 承担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起草任务的市政府各部门和县(市)政府,必须按照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要求完成起草任务。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的,或者要求取消计划项目的,必须向市政府法制局作出书面说明。
  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出计划外立法项目建议的,应当事先征求市政府法制局意见,报经市政府领导同意增补立法项目后再组织起草。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由市政府法制局予以通报。

第三章 草案的起草





  第九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应当由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县(市)政府负责起草;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市政府有关部门或县(市)政府的,应当由市政府综合部门或主管部门共同起草;重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可以由市政府法制局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或有关县(市)政府起草,也可以由市政府法制局直接起草。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应当组成起草班子或指定专人负责起草工作,起草单位应当加强对起草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法制局应当对起草工作及时进行指导。


  第十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地方性法规草案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行政规章草案应当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必须符合杭州实际情况,切实可行。
  (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一般不应涉及体制、编制、经费问题。确需通过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明确有关部门职责的,必须与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能相一致。不得在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中不恰当地设置或扩大部门权限。
  (四)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的内容(立法目的和依据、主管部门、调整对象、适用范围、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必须条文清晰,结构规范,逻辑严谨,概念准确,语言精炼,避免冗长繁琐。切忌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第十一条 起草单位或部门在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对合理的意见应当予以采纳;对分歧意见较大的内容,应当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办求取得一致意见;对难以协调的问题,应当在上报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时予以说明。
  未征求意见和协调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不得上报。


  第十二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拟定后,起草单位应写出草案的起草说明。起草说明应包括:制定目的和必要性、法律依据、起草过程、主要内容的说明和有关部门的不同意见。


  第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应当经起草单位或部门的领导集体讨论审定,由主要领导签发后,连同有关附件,报市政府法制局。
  上报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时,应同时报送下列附件:
  (一)提请市政府审议的报告。报告应注明签发人和起草人。
  (二)起草说明。起草说明一般应包括四个部分:
  1、制定的必要性。主要说明某一方面工作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制定这方面管理规范所要达到的目的。
  2、制定的依据。主要说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省政府和国务院部门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
  3、起草的过程。主要说明起草过程中征求了哪些部门的意见,做了哪些调查研究和协调工作。
  4、主要内容的说明。着重就草案中规定的主要内容说明其理由。
  (三)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有关政策文本。
  (四)所参照的兄弟城市有关法规、规章文本。


  第十四条 市政府法制局对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应提前介入,参与调研、论证,并予以指导。


  第十五条 对承担起草任务的市政府各部门和县(市)政府,不按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规定的期限上报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又不按规定向市政府法制局作出书面说明的,由市政府法制局予以通报。

第四章 草案的送审





  第十六条 市政府法制局收到按本规定组织起草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后,应及时审核修改并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和部门应当认真、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对重大的涉及面广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市政府法制局收到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后,发现未按本规定组织起草,或者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或者未按规定同时报送有关附件的,可以退回起草部门,并要求按规定重新起草后再报,或补送有关附件后再予审核。


  第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征求意见后,市政府法制局应当视不同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无原则性分歧意见,经市政府法制局审核、修改后,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二)对存在原则性分歧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局组织有关县(市)政府或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经协调取得一致后,按本条第(一)项规定办理;
  (三)对存在原则性分歧意见,经市政府法制局协调后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局提出审核意见,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存在原则性分歧意见、又未经协调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不得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第十八条 市政府法制局召集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协调会,被通知参加的单位应由分管领导参加,因特殊情况分管领导不能参加协调会议的,必须委派能代表本单位意见的人员参加。


  第十九条 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应当随附审核说明。
  审核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该法规、规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法律、法规依据;
  (三)该草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及有关部门分歧意见和协调处理情况;
  (四)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第五章 草案的审议





  第二十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应当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时,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人作审核说明。


  第二十二条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但需作进一步修改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草案,由市政府法制局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后,报市长或受其委托的副市长签发。

第六章 地方性法规议案的提出和行政规章的发布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由市人民政府作为议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由市政府领导或委托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说明。


  第二十四条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行政规章,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发布,涉及面广或有行政处罚条款的行政规章,在《杭州日报》上全文刊登;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同时播发有关消息。


  第二十五条 行政规章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立法解释。


  第二十六条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市长签发后的行政规章正式文本,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第二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汇编由市政府法制局编印。

第七章 清理和修改、废止





  第二十八条 行政规章发布后负责组织实施的部门应当每二年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一次清理,如与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应提出修改或废止的意见,报送市政府法制局。


  第二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需要修改的,按本规定的程序办理。
  规章需要废止的,由市人民政府明令废止。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1月1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起草地方性法规和制订行政规章程序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八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2012年 第20号



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213号)和《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建[2010]219号)以及《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1]754号)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组织对各地上报的节能汽车推广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核。现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八批)予以公告。
下一批推广目录将对目录内产品核查时采用不磨合方式进行燃料消耗量试验的渐变系数进行调整。
附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八批)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g/2012gg/W020120711586745416333.pdf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  政   部

201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