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内部刊物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时间:2024-07-05 05:46: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6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内部刊物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内部刊物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

  现将《共青团内部刊物工作座谈会纪要》发给你们,望结合工作实际,加以贯彻落实,以求把内刊工作搞得更好。



共青团内部刊物工作座谈会纪要
  五月下旬,团中央研究室在安徽召开了共青团内部刊物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二十三个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研究室(办公室)的负责人和办刊人员。会上,认真学习了赵紫阳同志关于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了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办好团内刊物的几点意见,北京、上海、辽宁、山东、合肥等省、市作了典型发言。会议以赵紫阳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指针,认真讨论研究了团的内部刊物工作,较为广泛地交流了情况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意见和措施。

  一、团十一大以来全团内部刊物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议认为,自团十一大以来:在各级团委的重视和广大办刊人员的努力下,团的内部刊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一)发展快,门类全。据统计,目前各省级团委创办的《团内通讯》、《团的情况》、《信息交流》等内部刊物,已达八十种;(二)紧密联系了团的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探讨、总结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经验,在宣传、反映、指导、服务团的现实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方向把得稳,动向抓得快,为团的上级机关和党政领导机关及时、正确制定对策,妥善地解决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依据;(四)初步形成了一支学习勤奋、工作扎实、熟悉团务并具有一定文字基础的办刊队伍和通讯队伍。

  但是,就全团情况来看,团内刊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团内刊物在内容上存在“浅、旧、虚、窄”的现象;在形式上,栏目少,编排粗,比较死板、单调;在工作保障上,一些团省、自治区、市委的领导对团内刊物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等等。这些,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团内刊物质量的提高和效能的发挥,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

  二、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内刊特点,提高办刊水平

  会议认为,团内刊物不仅是团的领导机关对上反映情况、对下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同社会有关方面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努力提高团内刊物质量,对于加快信息传递,强化思想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会议着重从五个方面强调了提高团内刊物质量的问题。

  (一)进一步端正办刊方向,明确不同类型刊物的职能。团内刊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坚定地当好党、团组织的“喉舌”和“耳目”,紧密联系青年工作的实际开展舆论宣传,进行问题讨论,自觉地为团的现实工作服务。在这个总要求下,《团内通讯》主要应宣传政策,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指导工作;《团的情况》则应以反映青年中带有倾向性、动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和反映青年呼声、要求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主,辅之以反映一些在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适当反映一些尚未公开报道的重大典型和重要工作的阶段性进展情况;《团内信息交流》主要是对下传达上级精神,编发综合动态,提供参阅材料。总之,不同类型的团内刊物都要在坚持正确办刊方向的前提下,明确自己的业务方针,体现自己的特定职能。

  (二)团内刊物要突出“内部”特点。主要表现在机密性、参阅性、研究性三个方面。要求团内刊物所反映的内容是对于帮助领导机关客观地掌握情况、制定政策有重要价值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动向性的问题,应该是一些能帮助基层团干部扩展视野、启发思考、提高水平的内部文件、领导指示、学习资料、文章以及一些来自基层的新尝试、新创造和新方法,应该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的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这是团内刊物有别于团的公开刊物的主要标志。

  (三)团内刊物要突出地方特色。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版面安排上,转载、介绍外地的东西不可过多,不能因此淹没本地材料;二是一定要抓住本地的“龙头”项目,提出本地团干部普遍关心的问题,交流本地团组织可供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切实对现实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四)严格把握编刊环节,力求做到精心、细致、艺术。办刊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编刊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精心选稿,精心编辑,精心设计,精心排版,精心校对。在内容上,要按照“实、准、深、新”的要求来开辟稿源,组织稿件。在形式上,要注意避免过于艰涩、呆板、花哨。要努力做到既不刻板、单调,又不是简单的花样翻新;既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又不失庄重、大方。

  (五)提倡清新、朴实、活泼、精练的文风。目前,团内刊物在文风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相对较多,因此,必须在全团大力倡导短而精、短而实的文章,真正做到清新而不浮漂,朴实而不平淡,活泼而不花哨,短小而不失份量。即使象调查报告、工作研究一类的长文章,也必须有内容,有新意,有血有肉,能深入人脑。对于那些冗长空洞、虚玄艰涩的东西,一定要坚决摒弃。

  三、加强对团的内部刊物工作的领导,尽力为提高团内刊物质量创造条件。

  会议认为,随着决策科学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团内刊物在团的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团的内刊工作的领导,努力为提高团内刊物的质量创造条件。首先,要提高对办刊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监督和管理。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的领导,要经常过问团内刊物工作,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办刊人员把好方向,切实发挥团内刊物在宣传、反映、指导、服务团的现实工作等方面的作用。其次,要配齐配强办刊人员,保证办刊力量。根据办刊工作连续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要努力保证办刊人员的数量和相对稳定,实行专人专用。要把那些政治素质比较好、文字能力比较强的同志配备到办刊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办刊人员的素质,使办刊人员真正成为办好团内刊物的行家里手。第三,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编前会制度、责任编辑制度、稿件送审制度等。进一步疏通刊物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刊物内部运转正常化。第四,要建立一支热情高、干劲足、业务熟、作用大的通讯员队伍。团内刊物的通讯员不宜过多,人员要力求精干。要注意建立通讯员单位,加强通讯员工作的连续性。对通讯员要加强培训,定期评比表彰。要多为他们传信息,创条件,办实事,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会议要求,各级团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办刊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团内刊物工作、提高团内刊物质量的重要意义,以高度重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努力把团内刊物工作抓紧抓好,力争尽快把团内刊物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8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办法》已经2007年7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代主席  王正伟
2007年7月30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准确、及时地发布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报,防御农作物有害生物灾害,保护农作物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指按照农作物有害生物调查规范,调查田间农作物有害生物基数、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结合农作物生长环境、有害生物记载资料、气象预报对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未来发生趋势作出分析和判断,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农作物有害生物,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或者导致农产品大批量损坏变质的病、虫、草、鼠等生物。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推广,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支持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


  第七条 对在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具体承担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并向本行政区域发布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和防治预报。


  第九条 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网点,
  (二)指导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业务工作,确定、培训、考核专职预测预报人员;
  (三)制定本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目录,并制定农作物有害生物调查规范,
  (四)掌握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
  (五)收集,积累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资料,并建立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档案和数据库。


  第十条 市、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主要职责是:
  (一)调查本行政区域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准确、及时发布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开展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
  (二)确定农作物有害生物田间观测点,并核查各观测点上报的资料,保证观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三)及时、准确向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报送有关农作物有害生物观测资料,并接受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十一条 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建立必要的档案室、计算机室、有害生物鉴定室、化验室,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种植区设置虫情测报灯、诱蛾器、性诱剂等诱测工具。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建立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测报档案,测报资料应当分类整理,按照一病、一虫建立档案。档案应设专人管理,做到测报数据、资料的系统、完整,分类准确,归档及时,查找方便。


  第十二条 县(市、区)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建立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相互反馈网络,掌握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汇总、上报对有害生物调查、观测的数据,由自治区、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发布农作物有害生物长期预报;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及时发布农作物有害生物中、短期预报,对突发性的有害生物应当及时发出警报,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修正。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准确率进行评定,提高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水平和能力。


  第十四条 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网设立在宁夏的区域性测报站,应当在完成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完成本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


  第十五条 气象部门应当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密切合作,按照气象资料共享、共用的原则,共同做好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无偿提供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所需的资料。


  第十六条 新闻媒介单位应当支持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无偿播发、刊载和传递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供的适时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信息。
  新闻媒介单位不得发布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外其他组织或个人提供的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信息。


  第十七条 自治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农作物有害生物观测网络和监测设施的建设规划。


  第十八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用的农作物有害生物观测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技术标准。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损毁农作物有害生物观测仪器、捕虫诱虫装置、病菌孢子捕捉装置、专用供电设施及田间观测标记等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设施。因建设需要,必须迁移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设施的,应当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迁建费用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从事下列妨碍农作物有害生物观测的活动:
  (一)在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设施附近500米范围内修建永久性或临时性设施;
  (二)在监测诱虫灯附近500米范围内设置照明光源,
  (三)以各种借口干扰、阻碍测报人员下田调查有害生物。


  第二十一条 干扰、阻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测报人员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的,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视情节轻重,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向社会公开发布农作物有害生物灾害预报的;
  (二)伪造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报结果的;
  (三)新闻媒体擅自播发、刊载非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供的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
  (四)在农作物有害生物观测设施附近500米范围内修建永久性或临时性设施,或在诱虫灯附近500米范围内设置照明光源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或毁坏农作物有害生物观测设施的;
  因前款所列(一)、(二)、(三)项行为,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测报人员因玩忽职守,造成常规性有害生物预报或重大迁飞性、流行性有害生物预报服务失误或虚报、瞒报、漏报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灾情或疫情,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其主管部门依法给予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新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新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本部直属事业单位,各商会、协会、学会:
为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6年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保证各单位按照新制度做好财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新制度的执行范围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包括社会团体,以下同)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各单位及下属各级独立核算单位,凡是未登记注册为工商法人的,应执行该制度;凡是登记注册为工商法人的,应执行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企业财会制度,不执行本制度。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关于财务管理的体制
实施新制度后,所有事业单位不再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单位之分,而是统一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方式;同时,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再有预算内外之分,而是由各单位预算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在经费上只是根据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及事业单位的特点,给予定额或者定项补助。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必须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自身取得收入或资金的前提下,保证各项活动正常进行。
各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加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充实财会队伍,完善内部财会规章制度。对各项财务活动应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在本单位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编制多、财会工作量大的单位,要单独设置财会部门,并配备财会部门负责人;人员编制少、财会工作量小而不具备单独设置财会部门条件的,要在有关部门中配备专职财会人员,并在其中指定财会主管人员。各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和财会主管人员的任免,必须按有关程序,报部人事部门和财会主管部门同意。
各单位业务、后勤以及基本建设等部门因工作需要须设置财会机构的,其机构只能作为单位财会部门的下设机构,接受财会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财会机构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把关。凡是由于财会人员把关不严而出现问题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事业单位应编制单位预算,并加强单位预算管理。各单位必须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门以及我部的统一要求和规定,编好单位预算。编制单位预算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另行通知。
四、关于专用基金的提取
新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应提取或设置的专用基金有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其他基金,不再提取事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周转(流动)资金和后备资金,同时原提取折旧的单位也不再实行折旧制度。
各单位在提取修购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时,应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执行。修购基金暂按事业收入和营业收入的10%-15%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暂按年度收支结余的30%-40%提取。个别情况特殊的单位,需要调整上述提取比例的,应报请我部核定后执行。
提取医疗基金,应按照单位职工人数及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人均支出标准提取,凡纳入公费医疗或已参加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实行社会统筹医疗的,不得提取医疗基金,其职工医疗应按照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有关规定执行。
提取或设置其他基金(如住房公积金、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等),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职工教育经费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福利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各单位成立工会组织的,还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按月向工会拨交工会经费。
五、关于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和专项资金的管理
预算资金是指按规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预算的各种资金,如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和政府基金等。预算资金是国家财政资金,不属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各单位对于依法取得或者代收的预算资金,必须作为应缴预算款入帐,及时足额上交财政,不得分成、截留和挪用,并按规定编制预、决算。
预算外资金是指按规定应当上交财政专户管理的各种资金。预算外资金同预算资金一样,是国家财政资金,不属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各单位对于依法取得的预算外资金,必须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管理,凡是实行全额上交财政专户的,应全部作为应交财政专户款入帐,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及时足额上交财政,严禁任何形式的延迟、挪用和截留,待财政部门拨付本单位使用时,方可计入事业收入;凡是实行按比例上交财政专户的,其应上交部分应作为应交财政专户处理,及时足额上交财政专户,留用部分可作为事业收入入帐;凡是实行按收支结余上缴财政专户的,平时可作为事业收入入帐,年终再按该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结余数额从事业结余中转出上缴财政专户。同时,对预算外资金必须按规定编报收支计划,并按规定用途使用该项资金。
专项资金是指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其他单位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各种资金。各单位对于取得的专项资金,应作为拨入专款管理,不得作为单位收入入帐;对发生的专用资金支出,不得作为单位支出处理。同时,对专项资金要按照拨款单位的规定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在项目完成后报送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拨款单位的检查、验收。对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要按照拨款单位的规定办理。
六、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也是事业单位开展事业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各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加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建帐、核算,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明确内部审批和管理权限。对购买、报废和转让固定资产,凡按规定应报有关部门批准的,要首先报有关部门批准。报废和转让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全部转入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
要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做到帐、卡、物相符。年度终了,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数与帐面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报废、转让等情况是否正常等,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七、关于对外投资的管理
各单位对外投资,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的规定,并在不影响本单位业务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要建立健全内部审批管理权限,凡是按规定应到有关部门办理备案或批准手续的,首先应报有关部门备案和批准。对外投资的资金,必须是本单位有权自由支配使用的资金和财产,不得使用应缴预算款、应上交财政专户款、职工福利基金以及其他专用资金和专用物资。以实物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必须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按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对外投资的底价。
要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对债权投资(指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进行的投资)和非控股的经营投资(指出资兴办企业的投资)的收益要作为其他收入处理,对控股的经营投资的收益要作为附属单位缴款处理。
八、关于会计核算
各单位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并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格式及其编制和使用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不得减少或合并会计科目。对各项收支、资金和财产必须全部纳入单位帐簿统一核算,不得帐外设帐或搞“两套帐”。对各项经济活动,必须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会计期间、记帐方法和会计原则,进行帐务处理。对收到的下一年度财政或上级单位的预拨款,不得作为本年度收入入帐,应作为暂收款,待下年初再转作补助收入入帐;对预拨所属单位的下一年度经费,不得在本年度作为支出入帐,应作为暂付款,待下年初再转作支出入帐。对财政或上级单位应拨而未拨的资金,不得作应收应付处理。
各单位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如实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应按照我部的规定报送会计报表,具体格式和要求另行通知。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外经贸部直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要求,做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凡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应符合《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应经过我部批准。
按照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国家将逐步削减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开支。因此,各单位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自收自支能力,继续做好各项工作。